中风危害大 预防是关键 | |||||||||
| |||||||||
众所周知,脑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占目前致死性、致残性疾病的前3位。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中风的发生呢? 脑中风的三大高危人群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几率是常人的2~4倍,中风患者中因高血压引起的占64.3%~72.2%。这是由于长期血压过高,使动脉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当患者因情绪刺激、寒冷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即可冲破血管壁,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中风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脑中风相对危险增加46% 2.血脂异常。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存在异常,每年因此导致的中风患者近350万人。血脂异常者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者,血液粘稠度增高,脂质极易沉积于血管内膜,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脑血管狭窄,进而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1.5~3倍,中风患者中因糖尿病引起的占20.8%。病因在于长期高血糖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血管官腔狭窄,加之高血糖状态引起脂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微血管病变,引起脑动脉硬化而发生中风。 脑中风的六项预防措施 1.积极防控三高。三高患者应积极防控三高。数据显示,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可减少42%的脑中风发生率;高血脂症患者调至正常可降低19%~31%脑中风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44%的脑中风发生率。 2.避免情绪激动。约20%的中风患者发病前会出现情绪波动。激动的情绪会使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率加快、血流加速及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升高的血压可导致脆弱的血管破裂发生出血性脑中风,也可诱发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3.注意季节变化。资料提示,当气温骤降或升高3度以上,病人的血管便发生收缩或扩张以适应温度骤变,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脑卒中。所以,应当注意当气温骤降时,老年人要适当适应2~3天再做户外锻炼。 4.科学调剂饮食。常吃富含钾的柑橘、菠菜等果蔬具有防中风的作用。这是因为高钾食物能调整细胞内纳和钾的比例,减少了体内钠水潴留,降低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防止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另外,研究表明,常吃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胡萝卜等食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体内番茄红素水平高者中风几率可降低55%。若想提高体内的番茄红素含量,还可选用番茄红素成品,如红帆牌番茄红素,每天2粒即可达到人体所需。常吃富含叶酸的西兰花、扁豆等食物,可预防血栓并降低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有效预防中风的发生。 5.左侧肢体锻炼。脑中风患者中近70%的患者发病于右脑半球。这是由于人们平时锻炼习惯右手操作,使左脑半球锻炼机会多,其血管神经比较强健;而右脑半球锻炼机会少,血管神经较之脆弱,易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因此,宜增加左上肢和左下肢的活动,以利于大脑右半球的开发锻炼,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6.严格戒烟限酒。研究表明,约18%的脑中风患者是因吸烟引起的;酗酒者脑中风发生率是常人的4~5倍。吸烟可直接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液粘稠度;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酒精可促使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脑中风。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洪昭光教授 摘自《新保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