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365体育是正规的吗_bat365入口_365bet最新技巧财政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计划> 工作计划与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9005011/2021-181981
        组配分类 工作计划与总结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生成日期 2021-05-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20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1-05-28 来源:市财政局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聚焦“重要窗口”,全力服务舟山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争取到新增债券资金60亿元,增长50%,创历史新高,争取到中央及省海洋资金13.29亿元,争取到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政策、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等,用于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助力打好“五大会战”。全市全年实现投资225.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07%;筹措各类建设资金317.02亿元,其中市本级重点国企筹资支撑147.06亿元、市级财政投入40.29亿元。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完成项目审核505个,审定金额200.75亿元,调整金额30.64亿元,金额调整率15.26%,完成时间累计提前3666天。推进甬舟一体化建设,完成甬舟铁路PPP项目向财政部报送入库工作。加快土地出让金清算,完成市级(含两区)土地清算28个批次127个项目,涉及土地出让金104.02亿元。引进税源型项目5个,合计缴纳税收1.76亿元。三是保障“两手硬、两战赢”。支持疫情防控,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建立“三位一体”保障机制,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全市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资金2.96亿元。支付复工复产,及时出台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财政10条政策,落实各类惠企纾困政策资金17.8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深入实施“五减”专项行动,全市合计减税19.59亿元,落实社保费减免、缓缴、返还14.46亿元,减少政府采购供应商资金占用6.68亿元,减免房租1.13亿元,贴息433万元。抓好财政直达资金精准高效落地,全市收到中央及省级直达资金30.81亿元,分配率100%;积极落实“添把火”要求,统筹15亿元配套建立惠企利民资金池,支持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四是推动产业高水平发展。出台科技新政,建立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数字经济五年行动计划,安排政府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1.31亿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6500万元。培育航运业重点骨干企业和支持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安排江海联运专项资金3500万元。发挥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作用,为1412家企业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10.2亿元。五是支持人才战略落地。全市安排人才专项资金1.59亿元,重点用于人才培育、人才飞地等领域。发挥政府产业基金招才引智作用,建立完善科创基金相关办法,出资2900万元与相关主体共同组建总规模1亿元的元禾原点杭州贰号基金,完成首轮出资。积极对接“人才飞地”萧山地块划转事项,目前已经省政府同意。推进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全年招引大学生350人。

        (二)聚焦“民生福祉”,全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市投入农林水事务资金50.36亿元,加快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统筹整合9个涉农相关专项2.26亿元,农口重大项目资金争取屡创新高。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发展。围绕教育优先理念,投入32.56亿元支持海岛教育均衡发展,我市成为全省首批全域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设区市。围绕文化惠民工程,投入8.34亿元加快构建高质量文旅体融合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需求。围绕创城攻坚,投入城乡社区资金34.7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投入老旧小区改造资金3.45亿元支持城市面貌有机更新,助力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财政支出31.28亿元,兜牢基础保障底线,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720元提升至810元,并提高重点困难群体补贴标准。医疗卫生支出19.65亿元,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启动银龄助康计划。修订完善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市本级安排1.39亿元用于就业补助、创业补助以及创业创新项目等。四是支持决胜脱贫攻坚。全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6亿元,探索低保、低边对象“政府+慈善+保险”扶贫新模式,调整认定低收入渔农户1万余户,重点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低的渔农村174个。筹措援疆援藏等资金2451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5010万元,助力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和万源市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三)聚焦“创新引领”,全力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谋划编制“十四五”规划。在财政国资“十三五”成果基础上,梳理全市层面纳入国家和省级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初步完成财政国资“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到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有效衔接。二是助力全域均衡发展。完善区域财政体制,制定重点企业迁移财政利益分配、市区金融业增值税收入分配、增值税留抵退税市级分担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三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以1个实施意见为主体、1个行动方案为指引、X个管理办法有机融合的“1+1+X”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试点,持续强化部门理财主体责任。启动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改革,规范各部门专项经费设置和公用经费管理。四是加快“数字财政”建设。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向“好办、易办”转变,机关内部协同平台办理事项6.74万件,占市本级办理总量的80%。优化部门预算编审机制,实现2021年市本级部门预算从原来的“二上二下”调整为“一上一下”。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成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监督体系。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实现门诊和住院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业务开通应用。启用预算单位账户管理系统,实现银行账户审批业务无缝衔接。启用政府投资项目审价系统,实现审价流程网络化。

        (四)聚焦“底线思维”,全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防范财政收支运行风险。加强收入组织,按照省下达的收入目标数做好落实分解,合理把握组织收入力度和节奏;抓好税收充分落地工作,强化财税合作、市县联动,积极调动可利用非税资源,有力支撑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态势。强化支出管理,加强节俭政府建设,先后开展三轮支出压减工作,全市累计压减资金8.24亿元。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全市各县(区)均未出现“三保”运行风险。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按照隐性债务五年化债方案,加大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力度,累计化解率53.53%,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建立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全市政府债务率整体保持在低风险水平。三是牢筑社保基金安全防线。做好社保费收支预测,获得省级调剂金补助12.15亿元,统筹市级财政资金补充社保基金5.84亿元,动用风险准备金5亿元,确保基金运行安全。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初步完成大病保险基金全市统收统支。

        (五)聚焦“规范高效”,全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一是加快职能转变。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我市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重大问题议事协调,办公室设在市国资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制定市属国资国企重点监管工作事项,推进议事决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加强投资管理。出台《365体育是正规的吗_bat365入口_365bet最新技巧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发布投资负面清单,全流程监管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行为。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出台《365体育是正规的吗_bat365入口_365bet最新技巧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监督管理办法(试行)》《365体育是正规的吗_bat365入口_365bet最新技巧市属重点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资产处置及采购行为,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开展国企资产大排查,清理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市外房产。四是加强预算管理。出台《365体育是正规的吗_bat365入口_365bet最新技巧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实现国企全面预算工作科学化。

        (六)聚焦“转型升级”,全力深化国企改革发展

        一是推进国企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浙江盛达海洋股份有限公司IPO上市,完成国有股权管理方案和历史沿革确认工作,加快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二是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利润考核为核心,构建符合全省统一要求的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框架和指标体系,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核定办法,强化考核应用。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三是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移交总人数13623人,实现国有企业轻装上阵。

        (七)聚焦“初心使命”,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制定出台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主体责任清单,为党建引领财政国资改革发展夯实政治基础。构建起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领导干部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党员为主力的学习格局,组织开展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6次,支部学习120余次。分层分类开展国企党员教育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体系化全覆盖,基层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率达100%。二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四责协同”机制要求,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62个融合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进一步指导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主体、范围、标准等。完善部省属在舟企业党建协同机制,实现党建联抓、工作联推、发展联促。三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建立常态化廉情分析机制。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全局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巡察反馈的38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建章立制44项。围绕派驻机构政治监督任务清单“六项任务”,制定完善政治监督“四清单”“两档案”。开展重点岗位廉政风险排摸,确定重点风险岗位99个、廉政风险点134个,并制定对应防控措施。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修订7项办法与制度,与8家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签订责任书,扎实推进“清廉国企”行动进车间、班组。四是强化基础综合管理。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部门、企业、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全局重点工作任务督考机制,提高系统内部协调性和全面性。建立健全局机关内部管理相关制度,新增《债务管理风险》等3个内部控制办法。发挥信息参谋助手作用,信息考核位列省市前茅。上线应用新一代公文处理系统,提升移动办公效率。加强后勤保障,完成食堂改造等各类工程建设;完成局下属事业单位及学会、协会机构改革;推进依法行政,掌上执法率达100%。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规程和干部监督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梯度,选拔任用科级干部8名,职级晋升科级及以下干部104名,新录用人员9名。开展“护航窗口建设、激扬财政风采”宣传月活动,通过趣味运动会、健步走、征文等形式,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常态化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募集志愿者1500余人次,服务时长2800余小时。

        根据当前市委、市政府,省财政厅、省国资委总体工作要求和对今年财政国资工作形势的分析,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四个舟山”建设和财政国资中心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改革突破、数字赋能,统筹推进收入组织、结构优化、风险防控、监管服务、党建引领,推动财政国资工作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为我市全面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十四五”顺利开局。

        根据综合考虑,2021年拟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65.57亿元,增长4.0%;全市地方税收收入117.38亿元,增长4.0%。安排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47亿元,下降0.4%(如剔除上年新增债券、中央和省直达资金等不可比因素,则同口径增长4.3%)。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围绕服务大局,集中财力构建新格局

        一要加大组织收入力度。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和减税降费背景下的组织收入工作,压实各县(区)、功能区主体责任,强化财税部门工作联动和信息交互,上线应用税收收入分析系统,提高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项目收入质量监测和分析水平。健全促进税收充分落地工作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全产业链税收充分落地。深入挖掘税源潜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壮大我市可用财力;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质量监管及形势分析,确保应收尽收。强化土地出让金收支监控,加快土地出让、清算工作。二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把握政策窗口期,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新增债券资金、海洋资金、国家和省财税政策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支持,保障重大项目产能释放。创新实施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优化投资项目资金分配,并逐步加强绩效管理。集中财力保障“五大会战”,继续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相关工作,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三要重点扶持产业发展。持续加力“六稳”“六保”任务,助力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优化产业类资金配置,开展涉企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凸显政策导向。继续完善“稳外贸、促消费”长效扶持机制,支持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做大油气进出口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会同相关部门有效实施促消费新政,推动商业服务业发展和消费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东海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关注省产业基金改革动向,适时推进我市基金管理体制、基金管理平台运营机制改革,提高财金公司市场化运营能力。四要优先保障民生支出。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有效补齐民生短板,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支持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保障人才专项资金投入,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助力引才计划升级及“人才飞地”建设等。继续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推进市级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形成“论证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循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收统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市级统筹省级试点工作,建立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收统支模式。优化教育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标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支持实施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二)围绕改革破题,科学施策取得新进展

        一要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优化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科学配置财力,与财政“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稳步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完善资金分配方式。持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建立预算公用经费分类分档标准化体系,完善公务支出标准及资金保障体系。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点面结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闭环,加强事前评估和结果运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权责清晰的市区财政事权清单。推进区域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新一轮功能区财政管理体制,研究建立功能区预算稳定调节机制。出台新一轮采矿权出让所得市区分配机制,同时推动工程性采矿和矿山生态治理多余石料处置规范化。三要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不动产集中管理,试点开展固定资产清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功能区采购管理权责,制订出台一批政府采购监管制度和采购政策,着力营造最优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深化会计管理改革,研究建立会计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提高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保障财政政策落实、严肃财经纪律执行。加强法制建设,做好八五普法规划。四要推进数字财政建设。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以“预算云”为依托,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运行体系。试点应用市本级公款竞争性存放网上招标平台,推进我市公款存放管理改革走实走深。深化电子票据应用,基本实现市级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票据及所有票据转换应用全覆盖。完善“乡镇公共财政服务平台+一卡通”建设,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审价质效,依托网上审价管理系统,重点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探索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抢救费用垫付“一件事”改革,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三)围绕风险防范,守住底线应对新挑战

        一要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强化财政收支分析研判,把握组织收入的力度和节奏,各县(区)、功能区要客观分析预测本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合理安排财政收入预算。筑牢“过紧日子”思想,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压减一般性支出、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不低于10%,严控“三公”经费,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强化“三保”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各县(区)防范“三保”风险,兜牢底线。加强预算执行支出进度动态管理,确保收支平稳运行。二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按照隐性债务化解方案,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机制,杜绝新增隐性债务。优化债券项目库建设,谋划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储备,用好专项债券;健全债券项目管理机制,制定市级债券资金管理办法,实现“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按照“四条标准”要求,继续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实体化、市场化转型,严控国有企业新增政府性项目,防范国企债务风险。三要防范化解社保基金风险。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资金筹措、运行监管和趋势研判,实时掌握基金收支情况,按照规定承担地方支出责任。对照规范被征地农民参保的具体任务要求,全面摸清各类人员底数,切实做好资金测算、筹措及管理。完善社保风险准备金管理,强化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管理工作,持续做大“蓄水池”。四要防范化解基层财政风险。根据省厅“系统重构基层财政管理体系”要求,加强乡镇财政内控制度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数字化内控平台建设试点并逐步推广应用,强化乡镇财政管理职能,着力防范化解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风险。同时,加强对功能区预算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围绕国企改革,谋篇布局突显新优势

        一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探索国资国企发展路径,编制好、谋划好、执行好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规划,完善战略规划体系。制定我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实施清单式闭环管理。推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搭建形成国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有效发挥其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作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作用。二要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加快同质化业务整合,引导更多资本资金资源配置到战略性、功能性、支柱性项目,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机制市场化。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继续推进国企上市,争取早日实现零的突破。三要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以绩效为核心,探索建立对标考核体系,实施考核目标分档管理,引导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回报水平。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核定办法,优化工资总额管理,试点建立以绩效贡献为依据的薪酬管理机制;加强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探索全员绩效管理模式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统筹推进企业集团开展对标先进管理提升,建立“比学赶超”新机制。

        (五)围绕国资监管,提升效能展现新作为

        一要加快转变监管职能。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出资人履职模式,统筹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发展、国资监管等各项工作。调整国资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优化监管职能、精简监管事项、完善监管流程,草拟《市属国有资本监督管理规定》,推动国资监管法制化、透明化。二要持续优化监管方式。发挥好国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全面实施国资重点事项监管制度,严格落实议事规则和相关规定,为领导小组提供高效服务。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市属国资国企重点监管事项必须按议事规则要求报领导小组审议,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三要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构建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市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指导企业有序开展全面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工作。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后续管理,督促建立常态化移交的内部管理机制。

        (六)围绕队伍建设,凝聚合力树立新标杆

        一要抓严抓实机关党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多层面开展政治教育与干部培训。深化“创建模范机关、建设清廉机关”工作,突出抓责任落实,抓理论武装,抓组织提质,抓教育管理,抓融合发展,抓清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抓好市委巡察整改回头看,突出持续整改,完善内控制度,全面完成专项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修订,促进财政国资事业健康发展。二要全面提升国企党建。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建立完善“第一议题”制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建设自觉。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发展,加深融合项目的应用与推广;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暨“红色引航”工程党建品牌建设论坛,打造“一企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实施“八大工程”,构建国企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三要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完善对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机制,充实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力量,进一步锤炼政治能力,提升业务水平。深化财政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政、工、青、妇等组织作用,积极谋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扩大参与覆盖面。整合提升财政国资及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宣传力量及宣传平台,构建系统化、立体化、多样化宣传模式,树立更精准、更优质、更快捷的“财为政服务”品牌。加强国企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国企招才引智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既精通生产经营、又精通党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