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9005033/2021-180125 | ||
组配分类 | 工作计划与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1-03-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奋进新时代 开启“十四五”
为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贡献港航口岸力量
蒋海平
(2021年2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和全省交通运输、港航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及“十三五”全市港航和口岸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开启港航和口岸“十四五”新征程,为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贡献港航和口岸力量。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我作年度工作报告。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等复杂严峻形势,全市港航和口岸系统统筹海上疫情防控和港口经济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逆势奋起,各项工作成效显着,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许多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一)两手抓、两战赢,着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一是打好海上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市港航和口岸系统第一时间响应上级决策部署,奋战防疫一线,牢牢守住“船头”和“码头”两大阵地,确保零输入、零感染。牵头组建海上疫情防控联动体系,实行专班运作。制定各类防控方案、操作指南和预案60余份。严格执行船岸“三不”联系和“非接触式”作业,推行点位长和AB岗制度,加强作业全流程监管,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去年以来,累计保障换班船员超过2.7万人,占全省的80%,全国的四分之一,救助中外伤病船员超过650人;及时处置疫情船舶33艘,疫情船员99人。
二是全力抓好企业复工复产。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产业发展,成立复工复产攻坚指挥部,制定复工管理和返工人员防控指导意见,分组包干、专人驻点。到4月中旬,全市港航、水运在建工程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全市各大主要货种码头及涉外贸码头企业均恢复正常生产。积极落实港航业帮扶政策,减免港口规费8000多万元、引航费588万元;帮助重点航运企业争取低息贷款8000万元,兑现财政补助资金2057万元;为港航企业争取下拨绿色技改中央补助资金538万元。
(二)敢担当、勇突破,着力打好系列国家战略攻坚战
一是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发展战略。浙沪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通过部、浙、沪联合审查,陆域形成工程开工建设。创新实施首单跨洋山港区供油业务,打造浙沪合作海上样板。推动长三角地区边检行政许可“一地办证、区域通用”、临时入境舟山宁波上海跨市互认。甬舟一体化扎实推进。大浦口集装箱码头3# 10万吨级泊位完成建设,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航道扩建、双屿门航道开工建设,虾峙门航道渔船碍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建立宁波舟山两地航道锚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海事部门联合执法和执法互认机制,率先全国实现国际集装箱跨关区中转。
二是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重点货类运输系统不断完善,投用黄泽山30万吨级油品码头,建成澳牛3万吨级专用码头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个,新奥LNG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江海物流模式不断创新,全程物流服务企业从30家上升到50家,启动粮食、铜精矿“散改集”业务,多式联运扎实起步。江海直达运输船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开建4艘1.4万吨“武汉”船型和4艘1186TEU集装箱船,完成全国首期长江至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船舶船员培训考试。公共信息平台市场应用加快推进,新推出船货交易、智能导航、船舶租赁等商业服务10余项,新增南京港等沿江数据交互节点5个。
三是深入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全年实现海事服务总产值270亿元,供油市场不断拓展,加快推进浙沪跨港供油常态化。国际LNG加注中心加快推进,国内首艘8500立方米LNG加注船加快建设。专业化外轮供应市场形成规模,全年完成物料供应货值48亿元,增长40%。锚地综合海事服务常态化开展,研发建造首批3艘多功能海事服务“舟山船型”。完成小干岛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和新城国际海事服务中心规划研究。海事服务企业累计集聚250家,引入润通、宝和等头部企业参与舟山外供市场。船用燃料油供应、检验检测、外轮供应等产业链节点国内领先。
(三)强服务、增效能,着力提升港航管理与服务能力
一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港航审批改革走在前列,全国首创舟山籍船舶3部门“12证联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港航许可“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全覆盖,告知承诺事项最多,材料最简。“互联网+政务服务+执法监督”等数字化转型取得新成效,全年共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2.8万件,即办率93.3%,承诺时限压缩比98.2%。加大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港航信用监管机制,出台港航领域信用管理办法。全年累计检查核查港口经营企业447家次、水路运输企业334家次、水运工程项目51项次。率先完成36家“低小散”港口企业整治提升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三服务”,不断提升港航服务水平。举全局之力确保浙石化原油保供,制定了近、远期原油保供方案,全国首创建立油气储运基础设施共享调度平台,成立舟山港口协会油气储运行业分会并制定行业自律公约,保障油气设施共享,确保了2310万吨一期原油供应需求。采取应急疏港措施,解决了外钓应急公司储罐和浙石化码头应急启用、黄泽山油库投运等难题。快速完成西堠码头建设和老塘山码头改造,打通本岛至金塘的水上滚装运输通道,确保新奥LNG滚装出运畅通。持续开展灌门航道实船试验,完成舟岱大桥主通航孔和灌门航道通航等级提升论证,保障马岙港区大型船舶的进出。推进“阳光”引航,全年安全引领船舶11633艘次,同比增长8.2%。加强船检服务,全年累计检验船舶2726艘次,约380万总吨。
三是强化执法监管,切实维护港航安全稳定。全年港航安全形势总体平稳。部署启动第二轮港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水路危险货物安全“铁拳整治2020”专项行动,建立“双网格长”责任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包干到各县区、功能区。对水路货运船舶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拆解船舶14艘,“黑名单”船舶实现清零。牵头开展港内小船专项整治,排摸出未备案港内小型船舶113艘,实施行政强制扣押30艘、拆解4艘、整改79艘。加大港航执法力度,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320余次,查处违法违规船舶307艘次,强制留滞船舶91艘次。
(四)争一流、做示范,着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一是高质量编制口岸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新增全市十个港区开放面积397.9平方公里,六横LNG 等22个项目、132座码头(泊位)、1座船坞,涵盖自贸区未来发展版图。规划在智慧口岸、口岸安全、口岸功能拓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口岸政策革新等方面形成多项规划意见,已上报国家口岸办。
二是通关监管创新成效显着。牵头完成24项通关监管专项任务。创新“国际航行船舶转港申报数据复用”并在全国推广,企业申报耗时由原来1小时减少到最短5分钟,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吹风会专门介绍“舟山经验”。争取8项国家口岸监管新政密集出台,推动船舶一地备案,全国通用。创新铁矿检验市场全面放开。推动油品监管“先放后检”高效通关。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出国际海事服务智慧通关2.0版。舟山口岸无纸化通关保持全国领先,货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限分别压缩至30小时、2小时以内。
三是打破常规提速口岸开放。协调省市口岸8个部门打破逐级审批常规,实现重大项目并联办理。黄泽山油品储运等5个项目对外开放启用,确保产能释放。浙石化、澳牛、新奥LNG等4个项目获批临时开放。
四是持续保持反走私高压态势。开展“国门利剑-2020”、“净海”、“打击整治冻品走私”等专项行动,全市反走私形势平稳可控。全年查获各类走私案件22起,总案值约3.3亿元,缉获舟山首宗超大毒品和最大海上香烟走私案。
(五)讲政治、提站位,着力增强港航队伍战斗力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港航红帆,自贸尖兵”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开展“奉献港航,不负韶华”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集中展示20名好干部、12个好团队的先进事迹。市船舶检验中心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
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四责协同”机制落实,实施管党治党各层级责任内容清单化管理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局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和选取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航道锚地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好“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全系统未发生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有序稳妥推进局事业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编制、执法队人员锁定、职能承接等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积极稳妥做好干部调配、选任工作,全年共提任正科级干部6名、副科级干部18名。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开展港航和口岸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全市港航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市验船师业务培训班,培训人数共计350人次。
与此同时,局工团妇组织、交通战备、信访、创卫、创城、军民融合、拥军优属、治水治污、政务公开、档案、保密、节能降耗及离退休人员管理等方面,围绕局中心任务,各自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和谐港航口岸建设、加快港航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回顾过去的一年,依靠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全市港航和口岸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关心支持港航和口岸发展的各级领导,向全局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胜利收官。回顾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港航和口岸系统充分发挥区位、港口和系列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八八战略”为引领,全面实施高水平建设交通强省战略,全力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港口枢纽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十三五”时期,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5.71亿吨,较“十二五”末增长50.7%,其中油气吞吐量增长156.5%,突破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实现翻番。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全球最高等级专业化码头集群,沿海泊位总数达到301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83个,总设计通过能力4.9亿吨,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9%、50.9%和50.3%。航道锚地建设与资源优化整合工作成效显着,进出港公共航道通航里程数达到1476.3公里、锚地面积约436.9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4%和45.6%。港口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健全完善港口安全监管制度框架,建立油气储运基础设施共享调度机制,开发完成全流程、多功能的港口综合监管信息系统2.0。实现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电子化管理,岸电设施建设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港口污染防治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现代航运结构优化和特色航运齐头并进。水路货运运力规模与企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市货船运力规模达到794.9万载重吨,居省内第二位,年均增长8%,全国占比由“十二五”末的7.6%提升至9.4%。全市水路货运企业280家,国内水运辅助企业144家,国际航运及辅助企业超过200家,企业主体数量居全国沿海地级市首位。船型向大型化、特色化、国际化加速转型。船舶平均吨位5069载重吨,较“十二五”末增长37.6%,万吨级以上船舶运力占全市运力的比例由53%提升至59%;油品船、化学品船运力规模稳步提升,全国沿海同类运力占比分别由“十二五”末的12.1%、21.6%提升至15.9%、29.8%;五星红旗国际海运船舶运力达91万载重吨,较“十二五”末增长127.5%。重点骨干航运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建立航运重点骨干企业培育机制,形成了以35家重点骨干航运企业为引领的发展格局。
三是江海联运物流模式和服务规范创新突破。创新江海直达专业化船型建设。助力特定航线江海直达系列政策出台,推动建立全国第三套船舶规范;建成全国首艘2万吨级江海直达船,成功研发1.35万吨干散货、700TEU集装箱、1500车位商品车滚装等江海直达系列船型。江海联运物流模式实现新突破。构建铁矿石全程物流平台,年货运量超2000万吨。成功探索粮食“散改集”运输、铁矿石江海铁多式联运,打通到川渝、陕西等地区物流新通道,开辟至安徽郑浦港豆粕江海直达航线并实现常态化。江海联运航运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设立江海通航船舶研发设计中心、审图中心和船员培训中心,成立“江海联运”产教联盟,全省唯一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落地建设。建成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并迭代升级至2.0版,具备服务功能120多项,与长江沿线19个重要节点实现信息交互共享,成为全国首批骨干物流信息平台。
四是海事服务要素聚集和服务能级成效显着。海事服务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量达到472万吨,占到全国的30%以上,跃升全国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物料供应货值48亿元。专业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油品检测能力最强地区。海事服务产业要素加速集聚。船用燃料油供应、船舶维修、检验检测等8个产业链节点具备国内领先和国际竞争力,基本形成了以船舶代理、供应、维修等基础海事服务为主体,船舶交易、检验检测等中高端为辅助配套的海事服务产业链集群。海事综合服务实现多项创新。全国首创锚地海事综合服务,从单一供油向物料供应、船员换班、海事检验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拓展。集成创新“一船多能”、“两舷同步”等便利化监管模式,服务效率进一步对标新加坡。大力发展压载水系统和脱硫塔改装,打造国际船舶维修基地“绿色修船”品牌,带动船舶配件备件、保税物流等业态快速发展。
五是口岸开放水平和服务效率取得大幅提升。口岸开放数量与业务量不断拓展。舟山口岸水陆域开放面积达1344.8平方公里,共有57个口岸监管点,口岸业务量保持在全国水运口岸第7位。改革创新能力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推进系列口岸改革创新落地,其中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为国际航行船舶提供整套海事服务,“通关+作业”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到25.5小时,媲美新加坡。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出“一船多供”“一库多供”“跨关区直供”“先供后报”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研发保税油加注“一口受理”、船舶物料供退通关服务等平台,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船舶供应等服务全链条通关无纸化,每单申报时间从16小时减少至2小时以内,成为全国首个船舶通关无纸化口岸。创新应用“无人机+水尺计重”、出入境船舶网上预报预检、供油船舶“诚信免检”等近30项通关便利化举措。率先试点“两步申报”,货物通关从4小时最短缩至1分28秒。通关监管一体化快速推动。搭建海关、海事、边检联合登临共享工作平台,率先展开船舶(含人员)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实现数据复用互换和上下港监管结果互认。
六是港航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高。港航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航运监管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事中事后监管全流程”航运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建立航运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制度。水运建设市场规范有序。监管重心由项目管理向市场监管转变,招投标领域“打非治违”向纵深推进,“不见面开标”加速推广,“浙江无欠薪”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行业管理信息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港航综合监管系统完成二期建设,集作业审批、资质管理、信用管理、企业档案、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全市452个码头泊位、临时作业点实现高清探头全覆盖。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实现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本质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彰显。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实现危货港口企业二级及以上创建达标率70%。连续五年全市港口企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水路货运综合整治不断深入。困扰多年的“黑名单船舶”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清零,大量无证码头、临时作业点被规范整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国际一流、对标高水平高质量,我市港航和口岸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和短板。港口统筹发展水平仍需提升;港航产业“低、小、散”现象依然存在,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港航安全工作任重道远;团队协作机制有待完善,队伍整体素质与行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二、“十四五”港航和口岸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总体思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市委七届十次全会围绕“打好‘五大会战’,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口”和“国际一流江海联运枢纽港”目标,明确“十四五”重点任务和战略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交通运输、港航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
(一)“十四五”港航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是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新格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区域投资贸易协定等将加速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更趋区域化,“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舟山更加凸显未来打造双循环海上枢纽节点的战略优势。
二是准确把握港航产业新形势。舟山港航发展依托矿、煤、粮等进出口大宗商品的优势特征明显。从全球产业链分工调整与国际国内航运中心演变趋势来看,中国对于铁矿石进口需求已经接近弧顶,国际煤炭进口与北煤南运总体需求呈下行态势,粮食、铝矾土、砂石、水泥等货类需求依然旺盛;全球原油贸易航线正在发生调整,我国成品油需求与增长表现相对较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新能源需求的增长。随着全球限硫令实施与深化,船用低硫油整体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进而带动中国炼化企业开始积极布局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海运作为公认的一种绿色运输方式,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重要性更加凸显,IMO(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新达成的船舶碳排放新协议对航运业的影响应引起密切关注。同时,全球现代航运服务要素向亚太地区东移趋势明显,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要素竞争较为激烈,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加速向全链条、区域化融合发展。
三是准确把握舟山发展新要求。“十四五”时期,舟山港航事业处于由大变强、由运输方式独立发展向一体化融合、由要素集聚向集成化高能级发展转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通强国、长三角一体化、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系列国家战略实施,以及浙江“四大”建设、“四个”舟山、“重要窗口”等建设要求,为舟山港航和口岸打造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契机,为港航和口岸的制度突破、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与产业支持等提供了战略保障。
(二)“十四五”港航和口岸发展总体思路
港航和口岸“十四五”发展,要坚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把握好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的新要求,建强港、创品牌、谋突破、提能级、优环境。至2025年未,实现“7411”核心发展目标:即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水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亿元,货运船舶总运力突破1000万载重吨,集聚海事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基本实现舟山港航和口岸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建成国际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口。
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硬核枢纽。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集群,优化港口布局,配套服务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港口产业岛链建设。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以“油气全产业链”为特色的大宗散货及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高能级服务能力。打造亿吨级原油储运基地、亿吨级铁矿石储运交易加工中心和浙江LNG登陆中心。新增万吨级泊位10个、设计年通过能力2.1亿吨。坚持“四港”联动,打造港产城融合、智慧绿色的国际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口。
创建专业特色的现代航运产业品牌。强化政策引领,促进航运业做优做强,培育形成2-3家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航运龙头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优”重点骨干航运企业,构建规模化、特色化、现代化航运产业品牌,航运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加快航运绿色智慧项目建设,营造优良航运发展生态环境。货运船舶运力占全国沿海比重从9.4%提高至11%以上,新增特种船舶运力100万吨以上。
构建便捷顺畅的江海联运服务体系。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多点突破。优化多式联运物流模式,做大江海联运运输规模,深化公共信息平台推广,构建更加高效、便捷、顺畅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加快国际一流江海联运枢纽港建设,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节点。货物分拔量、江海联运量达到8.2亿吨和3.6亿吨,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7%和40%。构建大宗散货准班轮航线5条以上。江海联运信息交互节点增加20个,较“十三五”翻一番。
提升优质高效的国际海事服务能级。做大做强海事服务产业规模,基本建成特色鲜明、要素集聚、服务高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事服务基地。大力推进“5123”工程,形成500亿元级海事产业规模,做大国际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供应量突破1000万吨,国际船用LNG加注中心初步形成。国际船舶维修基地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外轮维修总量力争占到全球1/4以上。国际船舶综合服务产值突破200亿元。船员综合服务基地一站式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优化智慧创新的口岸服务环境。统筹口岸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口岸新一轮开放。拓展口岸功能,探索设立“海上特别服务区”。深化制度改革和口岸集成创新,加快“协同监管”、“无感监管”建设,全面促进口岸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口岸建设,全面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打造国际海事服务智慧通关2.0,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创新智慧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
三、2021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港航和口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会议和市委七届十次会议精神,按照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强港、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坚决扛起“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排头兵使命,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盯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枢纽港口目标,继续做好“江海联运”和“海事服务”两篇文章,持续推动强港建设,加快航运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港航口岸营商环境,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全年港航经济预期目标是: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增长6%;江海联运运量2.8亿吨,增长9%;水路货运船舶运力保有量净增25万吨,总运力突破810万吨;完成水运项目投资32亿元,增长9%;海事服务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增长30%,引进各类海事服务企业和功能性机构60家,全市集聚400家以上。
重点做好以下十方面主要工作:
(一)从严抓好海上疫情防控工作。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疫情防控和港航经济发展两手抓,做到慎终如始,毫不松懈。针对国际国内疫情二次反弹蔓延新情况、新特点,全力做好防输入各项工作,全面排查漏洞、及时补齐短板。重点做好船岸接触界面染疫风险、进口冷藏冻品带疫风险、船员换班疫情输入风险、外轮疫情和船员救助等方面全链条闭环管控。
(二)加快港口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优化完善港口布局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质量完成舟山港航“十四五”规划研究。开展金塘港区小李岙、六横港区沙头山、岱山港区鱼山作业区等规划调整方案和规划环评报批。适时启动宁波舟山港总规修订工作,同步完善舟山航道锚地专项规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二阶段4#和5#泊位、富通海洋工程、大洋世家产业园码头等一批万吨级泊位,加快推进小洋山港口公共设施及资源综合利用区陆域形成工程。完成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人工航道扩建工程、鱼山航道二期北向5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开展虾峙门北锚地扩建和衢山北部海事服务锚地工程前期工作。
(三)加快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2.0建设。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成立市级层面江海联运工作专班,制定新一轮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行动方案,编制任务清单,加大推进力度。拓展江海联运市场。深入开展沿江枢纽节点、市场需求、物流模式、航线船型等调研,拓展沿长江干线、支流等内陆腹地。重点攻坚粮食进江运输市场,深化与中粮等大型粮企合作,做大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江海联运业务规模,全年粮食进江量增长10%以上;力争突破LNG、保税铁矿石等新货种进江运输业务。强化联运组织模式创新。培育发展“门到门”运输,开辟长江中上游港口散货班轮化运输航线,力争货运量超2500万吨,同比增长超25%;推进铜精矿、粮食“散改集”业务常态化。增强江海联运服务能力。运营首支江海直达运输船队,新开建3艘“武汉”船型;继续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拓展船员定制、货运配载等市场化服务功能10项以上;培育航运金融服务,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政策突破。研究出台“舟货舟运”“舟船舟造”相关政策措施,争取扩大油化、LNG等江海直达船型范围。
(四)深入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加强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群顶层设计。深化五百亿海事服务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建立产业统计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强国际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推进北部区域和跨洋山港区供油常态化,探索洋山集装箱班轮供油业务。加快黄泽山油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专业化供油船队,新开建1-2艘燃料油供应“舟山船型”。加快推进国际船用LNG加注中心,试点船对船LNG加注业务。提升综合海事服务能级。研究制定新一轮海事服务产业扶持政策,启用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全面推进普陀海事服务产业园,创新探索“海上巴士”供应业务体系平台。建设多功能海事服务“舟山船队”,投运2艘35米级、开建2艘45米级综合海事服务船。结合第三方港口物流配送项目,打造“海、陆、空” 立体配送体系。优化海事服务生态链。围绕“一中心一园区一广场”项目平台,加快海事服务企业集聚。持续做大物料供应规模,推进润通标准化仓储项目实施。拓展产业链招商,加强头部企业招引,力争在船员管理、国际领先设备和技术服务、专业化供应链服务等领域实现突破。
(五)持续优化港航口岸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多证联办”系统,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动通过监管创新。推出一批通关监管创新任务清单,完成“131+N”通关监管专项工作。高质量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国际海事服务智慧通关2.0版,建成保税油加注口岸协同监管平台,探索无感监管。深化船舶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更加集约、高效的船舶便利通关查验新模式。加快推进口岸开放。加快当前一轮的6个港区浙石化、新奥LNG等11个项目口岸开放,尽早获得国务院批复;启动新一轮10个港区的六横浙能LNG、中石化LNG等对外开放纳入国家口岸规划。
(六)做大做强现代航运业。研究谋划新一轮航运业发展扶持政策。拟定全市航运业专精特优的高质量发展思路。支持航运业领军企业发展,着手培育2-3家航运龙头企业。推进“专精特优”船队建设。鼓励企业发展油化船队、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队,支持保税油运输加注船、LNG运输加注船发展,鼓励企业在盐酸、硫磺等细分运输市场领域占据领先位置。鼓励内外贸兼营船队建设。推进航运物流联盟平台建设。引导我市航运企业以共同开发货运航线、共同委托船舶管理等方式建设物流联盟平台。推进智慧航运发展。强化“易航海”等技术应用。
(七)扎实深化港航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根据机构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调整,修订完善局安委会工作规则及相关制度,理顺安全责任边界。强化行业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港航安全风险“一图一册一表”,分解落实全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实现风险可控、隐患清零。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水路货运、港口危货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以“平安工地”创建为抓手,加强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打造“质安工程”。综合运用“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新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精密智控”水平。狠抓重点时段安全应急。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期间及恶劣气候多发期安全和应急管理。
(八)推进绿色港航建设。加大港口岸电设施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岸电设施覆盖率和使用率。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查问题整治工作,全面完成码头环保问题整治,从源头解决港口环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完成船舶生活污水固定接收点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污染防治能力。支持新奥海事服务公司LNG双燃料动力运输加注船运营,引导我市航运企业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
(九)进一步加强反走私工作。依托“国门利剑”专项行动,继续严厉打击走私犯罪。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打击破案专项行动,进一步引导、规范海上运输和渔船民生产秩序。推进“智慧缉私”工作建设,解决有效“防”、“控”的问题,以科技管控打击震慑走私违法犯罪。压实属地综合治理责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反走私县域防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强进出口企业诚信建设,完善进出口企业信用监管服务机制与联合惩戒机制。
(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创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一党组织一品牌”。推进“口岸联合党建”品牌建设,建立“基层组织联建、党日活动联办、廉政建设联抓、信息资源联享、开放服务联攻、口岸安全联管”的“六联”机制,打造口岸“红色引擎”。坚持选优建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干部选任和轮岗交流多渠道充实基层力量,强化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紧压实廉政主体责任,打造知责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的“责任链”。以严治源头为重点,着力防控廉政风险,不断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加强港航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港航精神,凝聚队伍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同志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盯目标不动摇,狠抓落实不放松,鼓足干劲不懈怠,为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贡献港航口岸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